很多突厥的达官亲王都来傍一傍长孙晟这个“名人”,其中就包括沙钵略可汗的弟弟处罗侯。处罗侯与沙钵略可汗一样,天天带着长孙晟外出打猎,并且还给他介绍突厥领地的山川地貌,军队部署,短短一年的工夫,长孙晟就把突厥的底细摸得一清二楚,变成了漠北草原的优秀导游。果不其然,拥有突厥通长孙晟的杨坚很快就得到了针对突厥的外交策略——离间计。《隋书·长孙晟传》记载:
晟先知摄图、玷厥、阿波、突利等叔姪兄弟各统强兵,俱号可汗,分居四面,内怀猜忌,外示和同,难以力征,易可离间,因上书曰:“臣闻丧乱之极,必致升平,是故上天启其机,圣人成其务。伏惟皇帝陛下当百王之末,膺千载之期,诸夏难安,戎场尚梗。兴师致讨,未是其时,弃于度外,又复侵扰。故宜密运筹策,渐以攘之,计失则百姓不宁,计得则万代之福。吉凶所系,伏愿详思。臣于周末,忝充外使,匈奴倚伏,实所具知。玷厥之于摄图,兵强而位下,外名相属,内隙已彰,鼓励其情,必将自战。又处罗侯者,摄图之弟,姦多而势弱,曲取于众心,国人爱之,因为摄图所忌,其心殊不自安,迹示弥缝,实怀疑惧。又阿波首鼠,介在其间,颇畏摄图,受其牵率,唯强是与,未有定心。今宜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通使玷厥,说合阿波,则摄图廻兵,自防右地。又引处罗,遣连奚、霫,则摄图分众,还备左方。首尾猜嫌,腹心离阻,十数年后,承衅讨之,必可一举而空其国矣。”
长孙晟给隋文帝杨坚清楚地分析了突厥内部存在的矛盾。细心的读者会发现,笔者在前文提到过许多可汗的名字,这是突厥汗国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突厥分东突厥和西突厥两部,早先突厥伊利克汗的儿子室点密西征,自立牙帐,建西突厥。不过当时突厥两部之间的矛盾还没有那么激化。继承室点密之位的是他的儿子,就是长孙晟表文中提到的玷厥,即达头可汗。东突厥和西突厥的矛盾可以追溯到东突厥内部的汗位之争,这条导火索最终是因长孙晟的一系列外交工作而被引燃。东突厥的第四任首领佗钵可汗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木扞可汗的弟弟。公元579年,木扞可汗去世时,没有立儿子大逻便(即阿波可汗),反而立弟弟佗钵可汗。佗钵可汗去世时,留遗言要立大逻便,但是大逻便因母亲身份低贱而在突厥内部很不得人心,大家都不服。相反佗钵可汗的儿子蓭罗颇受欢迎,遂被国人立为下一任可汗。被遗言点名的大逻便自然非常不服,常派人辱骂蓭罗。蓭罗没有办法,就把大汗的位置让给了突厥国中最有威望的摄图,也就是沙钵略可汗。蓭罗自己退居二线,称第二可汗。大逻便非常不满,他找到沙钵略可汗:“我与尔俱可汗子,各承父后。尔今极尊,我独无位,何也?”沙钵略可汗也担心突厥内部的局势会从最初的互相辱骂演变成内乱,于是封大逻便为阿波可汗。另外《隋书·突厥传》中还提到一个后来在突厥内乱时西投达头可汗的贪汗可汗。这样算下来,彼时的突厥,实际上是沙钵略、第二、阿波、贪汗、达头五可汗并立的局面。
厘清了突厥大体的内部状况后,我们再来分析长孙晟的这篇表文。长孙晟第一步要做的是为杨坚分清主次。在这五可汗中,第二可汗菴罗和贪汗可汗是实力比较弱的两方,在众可汗中话语权最少,所以突厥的主要矛盾是围绕着沙钵略可汗、阿波可汗、达头可汗以及沙钵略可汗的弟弟处罗侯展开。他们表面上一团和气,实际上各怀鬼胎,所以唯一可用的计策就是离间。确定计策的大方向之后,长孙晟为杨坚分析了这几人之间具体的矛盾。突厥当中最有威望的是沙钵略可汗,达头可汗玷厥自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