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家的百年气韵,需要他这么做。
他们顾家,不能一直是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唯有能人之后出庸才,才能真正的打消帝王的疑虑。
顾老太爷看小孙子的脸色,就知道他为何而来了,吩咐他将篓子里头的鱼都倒回池塘去,悠悠的说了句顾家气数未尽,以后如何,且看卿白的造化了。
祖父,这是同意了。
他有足够的本事和实力,来证明自己可以撑得起顾家的重担。
庙堂之中,圣颜之下,面对一个个或试探或刁钻的问题,顾卿白游刃有余,将胸中文墨发挥的淋漓尽致,最后在满座皆惊和顾首辅异常得意的神情中,广袖一挥,恢弘大气的跟皇帝袒露心迹。
他,顾卿白,愿伴圣驾左右,成为大冠朝的肱骨之臣。
这话狂傲,可也却有资本,放眼天下,无人敢在轩辕皇帝面前说这话,可是因得他是一个九岁的孩子,童言无欺,皇帝龙颜大悦,再次夸赞了顾首辅一番,直道人家教子有方。
然后,竟是亲自走下高台,将身上所戴玉佩递到了顾卿白手上,让他以后随同顾翰烜一同来上朝。
顾翰烜也有自己的私心,他早就厌倦了官场的生活,也想着跟家里头的老爷子一样,就守着那池荷花,天天儿的画个画,钓个锦鲤,没事的时候写两首诗,跟夫人一同出去游玩。
当下便是眉开眼笑,一看便是愉悦的很。
这一真实的开心,又将皇帝的疑虑打消了几分。顾家这一对父子,想要什么都不加以掩饰,实在是难得。
顾家果然是个世代该为王辅的!
顾卿白也没有叫看重他的皇帝失望,宁国求援一事,解决的是彻头彻尾的漂亮,西北百姓虽是出了苦力,可也带回了银子,宁国小皇帝更是感激涕零,言辞之间,颇为谦恭。
顾卿白一计成名,一时之间,冠朝上下,无人不晓这个九岁稚龄的神童。
而他后来也确确实实证明了,他不是一个草包,无论是水利还是库银,桩桩都办的漂亮,有些法子,竟是教几个德高望重的老臣都深感自惭形秽。
这样的才气经纶,在顾翰烜提出来告老辞退的时候,竟是无一人反对。
顾家小公子的才干都是实打实的看在眼里的,实在不像是一个孩子,倒不失为一个果断凌厉的首辅之臣。
因此,皇帝也只是说了一番客套话,便允了他的请辞,全然不顾这首辅所谓的“告老”是才过而立!
那时候顾卿白刚满十岁,让一个孩子来当首辅,说出去实在是教人笑掉大牙,轩辕皇帝考虑再三,还是给了他一个中规中矩的三品官。
首辅一位,自然是花落旁人。当朝李首辅,这个首辅当的实在是窝囊,人人都知道,他是个捡漏的……
据说李首辅曾酒后吐真言,一把年纪的人了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说是当年翰烜科举考试的时候,自己不该站在他旁边看卷子,不然他也不会记恨自己,早早的退了,让自己在这个位子上,坐也不是,不坐也不是……
众大臣只是笑而不语,然后暗暗庆幸。幸亏当年顾翰烜科举,监考的不是自己。
虽是三品,可谁都知道,这个三品的分位有多重。
好在顾卿白也不在乎,当什么还不一样,就是在上头站着。
自打他像模像样儿的上朝开始,除了顾翰烜和顾夫人还把他当个小孩儿看,旁人见了他,哪个不是毕恭毕敬的?
皇帝连自个儿亲儿子都没抱过,当朝抱过顾小公子,这份荣宠,不是很能说明问题么!
顾卿白在朝堂之上和民间传闻中的地位,越发的超然。
因此,当科举放榜,遍观整榜,无“顾卿白”三字的时候,一时间民怨沸腾。
今年的科举,定然是有黑幕!顾公子的才华,那是有目共睹的,怎么可能非但不在前三甲里头,而且还是名落孙山?
往年的放榜都是读书人的热闹,今年却是整个上京城都沸腾了。
竟然还有百姓组织起来在刑部前头要求彻查科举。
刑部尚书一看,也是愁眉不展,这还了得,这帮刁民!科举的事情,什么时候轮到他刑部来管了?他定然要上奏给圣上!
刑部尚书去的也不巧,皇帝正跟顾卿白下棋呢,眉毛一抖便不出所料的又输了。
他这就撞到枪口上了,硬生生的跪了半柱香的时候,才听到皇帝有些讶异的问,杜爱卿是什么时候来的。
杜尚书眼泪都要被气出来了,果然是近墨者黑,您老跟顾家小子一样,也是一肚子坏水了。
心中虽是腹诽,面上却是半分不显:“微臣刚到,扰了皇上的兴致,是臣的不是,微臣告罪。”
杜尚书趁机默默的瞥了一眼棋局,唉,顾家这小子,还真是一个子都不让。要不是他姓顾,估计已经被斩首了好几回了。
然而,他确实是低估了皇帝热爱自虐的下限。
皇帝一面说着爱卿平身,一面又摆上了棋子,嘴里还笑道:“这一眨眼八年就过去了,朕竟是未曾赢过你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