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讶。林帧不敢多问,忙强自镇定地点头道:“是。”
下了朝,太子又召集礼部尚书宫泽哲、内阁首辅云一亭、大理寺卿文志东、工部尚书郑玉松、户部尚书李云风和刑部尚书钟士卿在城郊的一家不起眼的小酒馆里头见面。
六部尚书中除了兵部尚书郭茂和吏部尚书董丛林之外,其余的都来了。
不得不承认,太子赵聿梁的魅力和能力都很大,他能将曣国这些身居高位的能臣们快速地拉拢在一起,并且丝毫不干预他们对皇上的忠诚。
而这几位重臣也全都是聪明善断之人,他们知道这个未来的国君是忽悠不得的,而且他们对这个人也是心悦诚服地喜欢。
只是,太子这般秘密地召集他们来究竟是为何事呢?众位大臣都不禁有些疑惑,也有些忐忑。
“本宫邀请你们并非要密/谋/造/反,请各位不必担心。”太子道。随即,太子便直入主题说起了如今后宫存在的隐患。
后宫之事男人们本不应该多加干涉的,可从太子的分析来看众位大臣才意识到了眼下后宫里的问题的严重性,并且意识到这些问题若再不加以重视恐怕就会上升为政/治事件,所以都纷纷表示愿意竭尽全力帮助和保护敬庄皇后,不给其他妃子有登上皇后之位的可能。
毕竟,只有后宫稳定了皇上才能专心地治理天下,而后宫里最让大家敬重的人就是敬庄皇后,大家自然不希望她被别的妃子拉下位。
太子见这次聚会的目的已达到,遂起身抱拳谢过大家,然后让大家各自回去。
待这几个人离开后李元和沈祝便快速地从另一个门走了进来。
太子先前已派人去请他们,并嘱咐他们在这几个走后进来的。
现在,李元和沈祝已被调入大理寺任大理寺断丞。
“步寻案现在查得怎样了?”太子问李元。
出于安全考虑,太子让李元在此案未破之前都不要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
“回殿下,先前与步寻作对的那几位京官已经逐一排除掉了,眼下正在着力跟孔武立这条线索。”李元恭敬答道。
太子闭眼沉思,一会儿后睁开眼睛道:“如今孔武立已经往西南方向逃,要找到他恐怕不容易,但这条线索极为重要,所以无论如何也要紧跟下去,这样吧,本宫派人往西南方向去找他吧。”
李元大喜望外,赶忙跪下道谢。
沈祝并不清楚孔武立与此案的关系,便问太子和李元:“不知这孔武立跟步寻案是什么关系?”
李元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跟他讲了,不过在讲的过程中特意将闻莹愫和他自己的身份代换成了别的人。
沈祝听毕提议道:“满西南去找恐怕并非最佳的办法,我们还不如想个办法将他引回京城来。”
太子表示赞许地点了点头,道:“这个本宫也想到了,但是该怎么引呢?什么样的消息能将他引回他想远远逃离的地方呢?”
不过忽然间太子又想到了什么,眼睛顿时一亮。
..............
亲们,第二更来了,这章写得有点慢,更新晚了很抱歉!([m.dmbook6.com 腐文网]。)
第二百一十一章张昭仪的双重难题
孔武立请的假是三个月,如今还有半个多月就假满了,按理说他应该会主动回京来的,可孔武立之所以离开京城是为了避祸,因而从他的角度来看又极有可能从此不再回来,那么,要想引他回来就不太容易了。
太子脑瓜子一闪:不如请求皇上下旨诏他回来?
无论他有多不想回到京城来,但只要是皇上的旨意他就不敢违抗了。
然而,像孔武立这样的一个品阶低且没有什么突出业绩的官员是根本达不到要皇上下旨诏回京的资格的,太子赵聿梁又赶忙否定了这个想法。
所有事情,只要一涉及到皇上时太子就会变得格外的谨慎,他其实是很不想劳烦到皇上的,何况皇上生性多疑,他担心皇上会因此而想太多。
可他也很清楚,皇上才是那个手执生杀大权之人,有些事情是必须得皇上下旨了才能办到的。如果没有皇上的旨意,其他人要办起来简直难如登天。
那么,这事究竟要不要去求皇上?
如果去求皇上的话就势必得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向皇上说清楚,那么届时闻莹愫和李元的身份就会有被暴露的可能。
想到这里时太子不免有些犹豫。
他还揣摩不到皇上得知步寻的两个孩子尚在人世时的态度。那么,在不确定的情况之下他还是别急着将他们推到亮光处来的好。
太子终于放弃了去求皇上的决定,望向沈祝道:“你可有妙计?”
沈祝正在冥思苦想,闻言忙抬眼望向太子道:“方才在下仔细地寻思过了,觉得要引他回京城确实是比较难,但是引他回他的家乡就容易多了。”
是呀,不管一个人的心地有多坏,曾做过多少坏事,只要涉及到他的父母的事大多不会完全无动于衷的,何况孔武立是有名的孝子。沈祝想通过孔武立的父母来做诱/饵,让孔武立回来。
这一点在沈祝一说出时太子和李元便明白了,也都表示赞同
那么,在并不知孔武立的具体行踪的情况之下又如何能让他得知他父母的情况呢?
三人皆冥思苦想起来。
忽然,太子和沈祝同时一拍大腿,显然是都想出了办法。
李元紧接着也有了办法。
最后大家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