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和埃及的富有阶层也根据大汉帝国地法律,向巴比伦省缴纳大量地户税,成为大汉帝国的准子民,入住苏格拉底城、巴比伦城和周边地数百个小镇,将他们的子女送进道殿的学校入读。
通过巴比伦省的示范作用。刘协意识到大汉帝国的道教影响下,帝国的扩张显然不是欧美式的排外掠夺,而是一种协调示范管理和自由贸易为主的扩张,这种扩张的背后,是一种软侵蚀,巴比伦省的外族居民并没有因为大汉帝国抢占了最优越的生存空间还心中怨念。没有看到阿拉伯普通百姓举着刀剑冲向各个大汉帝国的小镇。偶尔有一些半岛上的马贼为了钱财攻击小镇的情况。但遭受几次反击之后,也很少发生这种情况了。要知道大汉帝国的这些移民大多都是受过正规军事训练,从驻防军中走出来的国子。这些国子来到巴比伦前,国子监都会统一发放各种军备物资,大汉正规军的制式铠甲、战马、弓弩、刀剑,根据大汉子民身份,在二十八州之外,他们也享有向帝国军备台各地驻所购买防卫武器军备的权利。
具有严格自律精神的年轻帝国国子们,很自然的通过对话和赈济的方式,迅速在这里取得了生存的权利,他们乐善好施的从道性,使周围的小部落受益匪浅,在麦稻盈胜又没有地方销售的情况下,国子们将多余的粮食集中在一起,运到最穷困的小绿洲,去救济他们,并且拒绝接受回报,在他们看来,这是道教的乐善好施行为,如果收取了回报,这就是贸易,本来应该获得的功德也没有了,当然,赈济和免费提供医疗服务的时候,国子们也积极向小部落游说到市镇参与贸易的好处。
良好的阿拉伯马、动物毛皮、土特产都是土地居民和大汉子民们贸易的主要物品,而黄金白银自然可以从集市中购买到更多的东西,除了黄金白银,汉币也迅速成为整个巴比伦半岛的主要贸易道具,以色列、叙利亚、菲力士和各个周边小王国都放弃自我铸币的想法,一律采取以黄金、白银为抵押,向大汉帝国中央银行巴比伦分行申请汉币代铸印量的方法,由大汉帝国统一为他们代铸汉币,做为他们本国货币发行。
最令刘协感到满足的是大量罗马人把金币存放到大汉帝国在巴比伦省的东方银社苏格拉底分社,而以色列等国的建设贷款量也愈加增多。
在这种富国强民的示范作用下,除以色列之外的叙利亚等国都逐渐正式归附到道教之下,在国内大力推动道教的宣传,做为一个对百姓拥有强大约束力,使人民遵守法律、道德,善于自律,热衷崇尚自然的宗教,道教对于国家管理和建设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从巴比伦省的情况中,刘协也感受到了大汉帝国的希望,虽然在世族之间,还有很多黑暗的陋点,但国民已经壮大了,他们勇敢、自律、强壮、自信,有了这些新一代的年轻人,刘协总算对自己有了一个交待----几十年的圣人般的痛苦生涯总算没有白过,辛劳和汗水终于得到了自己需要的回报。
也因为这些年轻人,刘协开始反省,大汉帝国和中华文明是否一定要像欧洲开拓过程中的那种野蛮一样,或许大汉帝国和汉民已经理解了开拓的重要性,但他们的开拓还是那么的温和,或许这才大汉的本质特征,在将儒家那些保守、内闭的恶瘤般的思想去除掉后,大汉人终于回归了春秋强秦时代的风范,回归了最初的进取、活跃、乐观、开放、强健。
在新道教思想的引导下,他们更学会了自律、守法、健康、乐善,讲究社会公德和社会基本责任感。
在重商主义思潮的引导下,他们喜爱用贸易去制造财富,通过一种和平稳定的发式积累自己的财富。
在学院培养的主旨下,他们理性、科学、相信医疗,相信教育。
在驻防军身涯的锻炼下,他们弓马娴熟,勇敢、果断,坚强。
刘协意识到,大汉帝国的开拓方式必须要这些人的特征相结合,商社在暴利的诱惑下确实走向了掠夺,但大汉帝国的子民却没有,他们仍然喜欢和他人和平相处,通过和平的方式获得利益,但也敢于保护自己的利益和财富。
最明显的区别,这些年轻人也拥有不少佣工,但和商社不一样,他们会给佣工雇金,为他们创作一些还算不错的生活条件,帮助这些佣工融入汉文化,信仰道教,甚至为他们购买下女佣工,帮助他们在自己拥有的永久租赁地内成家立业;而商社只会采纳大量的商军来维系自己对佣工的绝对统治权利,没有薪水、恶劣的生活环境,没有婚嫁。
根本的原因还是道教的精神,劝人从善,讲究和谐宁静,讲究积极上进又要顺其自然,不以非法手段获取利益。
做为忠诚的道教信徒,大汉帝国的子民们并没有和刘协想象的那般充满暴力并向往暴利润,而是自然的获取利润,并且将贸易和教育视为财富的根源,这一切都得益于他们自己的经历,没有道教和道教提供的医疗、教育的公益服务,他们都只是一些在田间放牛的普通人,有了道教